100%数字化,中南医院联合浪潮存储应对影像大数据挑战

北京2020年11月26日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25年前发现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发现竟然可以与“给疫情踩了一脚刹车”的医院产生关联。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的X射线发现,孕育了医学成像技术的诞生。

2020年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副主任张笑春曾认为“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诊断新冠肺炎主要依据”,但随着“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CT影像结果变得愈发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细性也在不断提高。

医学影像技术的取得必须非侵入,从而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力的治疗援助。除了X光、CT、核磁之外,还有诊断和指导肿瘤治疗的PET、支架成为可能的血管造影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化,医疗影像存储成为了挑战,但同时,海量影像数据的“存”和“用”也带来了医疗数字化的新蓝海。

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是由中南医院牵头,在疫情爆发期有效解决了社区传播问题。在早期,由于没有影像系统接入,每天只能出几十份报告,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何提高CT检查报告出具的效率。通过把CT机扫描的数据接入中南医院的PACS系统,实现了数据量急剧增长之际,一直保证着高效的运转。

医院的业务不断增长,现有的数据存储设备难以承受医疗影像的爆炸式增长。影像设备不断向超高速、精细化、动态化方向发展,在获得更加精准的诊断效果的同时,爆发式增长的影像大数据也给后端数据存储带来了挑战。

李汉民表示,他首先需要考虑容量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在摩尔定律仍然有效的情况下,IT产品的采购不能太超前。

因此,他还要考虑系统扩容是否容易,产品生命力是否足够长、并且是否可靠和安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据处理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一次CT检查几千张的切片可以实现影像的三维重建,病患部位的情况一目了然。

此外,人工智能的数据读取和处理能力远超人类,对数据细节的要求自然更高。

为了解决影像数据的快速增长,中南医院采用了浪潮存储提供的“全闪存储+分布式存储”的分级影像存储方案。

一级存储是在院数据,在病人做检查时要迅速地储存下来。同时,还需要支持阅片、发报告、对比分析。二级存储则主要是归档数据和科研数据。为了支持未来的医疗云、健康大数据等业务发展,浪潮分布式存储可以对文件、块、对象、大数据等多种数据提供接口服务。

浪潮全闪存储产品凭借高性能优势,为中南医院各个科室提供高效的影像查询服务。分布式存储则具有扩展性能强的优势,能够随节点增加实现容量和性能的线性扩展。

目前,中南医院采用6节点的分布式存储构成了二级存储池。为了充分保障大小文件的读写性能要求,浪潮分布式存储提供了大文件拆分、小文件聚合等多种性能优化方式。

此外,存储集群还专门针对前端多个业务系统提供分布式块服务,以满足1MB左右PACS小文件的读写性能。

IT基础设施是防止传染病爆发的一道防线。新冠疫情加快了医学技术、医疗数字化的深层次转型。医疗领域的重点投资方向之一是数据连接,因为它是建立和完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医疗数据进行实时可视化处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