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存储趋势之极简架构,由《金刚川》导演多合一想起的
北京2020年11月27日数据存储领域的超简约构建是指一个存储平台以及一个数据中心。它的意义非常丰富,比如支持多种介质的软件栈,或者支持文件、块、对象和大数据等多种存储服务接口的软件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多合一?主要原因是速度、便利和成本。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大多数人需要的是一种方便易用、成本节省且普遍适用的平台。本文的灵感来自于前不久观看的电影《金刚川》。
5000名成员如何协作完成电影《金刚川》?剧组只有三个月的制作周期,由三位导演和三个团队组成。他们是如何组织全剧组完成这项复杂任务的?2020年10月24日新华网发表的《金刚川“多合一”导演团队如何分工》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
可以看出这项任务极为繁重,每位导演的价值观、叙事方式、拍摄风格和偏好都不同,如何使电影成为一个整体且流畅自然,涉及到大量的沟通、妥协、权衡、互补和合作。
为了快速推出作品或者在宏大叙事下单个导演或剧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电影和电视作品采用这种方式,甚至形成流水生产线的模式。
当一种多合一产品同时具备便携、成本和性能等巨大优势时,就会对以往的产品形成颠覆性的变革,例如苹果手机与诺基亚手机之间的比较。2010年之后,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量迅速增长,多样化数据推动存储领域不断演进向多合一方向。
在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两大主流存储领域中,多合一架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集中式存储SAN和NAS的统一以及混闪/全闪的统一都是多合一架构中的亮点。
集中式存储中,EMC针对NetApp的增长推出了集成网络附加存储、iSCSI和光纤通道连接的存储服务的CelerraNS 产品线。之后,SAN+NAS的统一存储方式成了集中式存储标准,许多大型存储企业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浪潮存储的全闪HF系列和AS系列如HF5000G5、HF6000G5和AS5600,也支持统一存储SAN+NAS的方式。
在集中式存储领域,多合一架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而在分布式存储方面,多合一架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总而言之,多合一正成为存储产业的趋势。它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不断推动存储领域向着智能化、集中式和全闪的方向发展。
EMC公司CEO Chad Sakac表示,XtremIO将成为EMC历史上最快突破1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产品。2012年8月,IBM收购TMS,产品系列更名为FlashSystem。成立于2005年的Violin Memory于2013年上市,在2016年宣布破产,可能是由于它对传统阵列的基础和高级功能实现缓慢,尽管性能表现良好,而成立于2009年的Pure Storage则在功能完善方面迭代速度更快,在2015年上市。SolidFire成立于2010年,于2017年8月被NetApp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原有的产品架构,通过替换为闪存介质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我们可以看到混合闪存和全闪存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介质的发展和软件栈的优化,使得原有架构获得了新生,大幅提高了性能,逼近或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全闪存储。此外,多年市场的磨合、验证、优化使得稳定性、可靠性、使用习惯、服务和运维习惯等多个因素也成为用户采用混闪同一软件栈的全闪存储的重要原因。
浪潮的集中式存储HF/AS系列是一套软件栈,支持混闪存储和全闪存储,包括HF5000G5和HF6000G5。其三,分布式存储服务,如文件、块和对象的统一,比较典型的是VMware vSAN。2020年,VMware和NetApp先后发布了三合一的新特性或路标。例如,VMware vSAN 7.0提供了原生的NAS服务-Virtual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早在2015年8月28日,VMware存储和可用性业务的CTO Christos Karamanolis就在他的文章中表明了VMware vSAN的野心,要打造融合存储平台,不仅支持vSphere的块,还要支持容器、文件,甚至对象(如RestAPI)。
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多合一”典型代表还有其他厂商,但绝大多数只是二合一。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分布式存储则朝着多合一的方向发展,从五、六年前起一直坚定地走这条路。该分布式存储可以在分布式存储集群的最小节点(即3个)的情况下同时支持文件、块和对象接口。随着三合一、多合一的趋势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存储厂商也在往这个方向前进。
这是因为企业级存储服务的多合一具有如下四个优势:节省成本、方便运维、硬件发展迅速、减少多合一的不利影响。由于数据量增多,用户的运维复杂度也增加,使用一个平台来支持多种服务可以减少运维工作量,同时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减少数据流动。例如,浪潮的分布式存储AS13000能够在不增加数据副本的情况下,支持多协议下同一数据源的不同协议的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为客户提供了多维度利用数据的便利。
随着媒介、硬件的进化,包括闪存盘、RDMA和NVMeOverFabric等网络的进展,能够消除因平衡制约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符合云化和容器化的趋势。将用户本地数据中心转化为私有云和容器化,已经成为公认事实。这导致存储平台必须支持多种业务和场景,并为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服务接口。
第四,满足智能化趋势。存储的管理越来越智能化,存储系统逐渐可以在内部根据动态业务需求做资源调度,提高不同介质、不同接口下数据存储效率。
未来存储趋势探讨,随着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必将给存储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某些领域可能诞生专有存储。然而,主流存储平台的发展方向仍是多合一。
未来集中式和分布式存储是否会统一?有这个可能。例如,集中式和分布式存储在不同道路上追求相同的目标,即走向分布式全闪存。但是,要实现这种统一还需一段时间,技术上需要高速网络,如RDMA、NVMeOverFabric等技术的广泛推广(包括成本降低)。除了技术因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生态的成熟、用户使用习惯等。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正。感谢李铮鋆、李华伟等人提供的建议。
本文的一些索引:1、新华网《金刚川“三合一”导演团队如何分工》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10/24/c_1126651006.htm、2、Christos文章网址如下:https://blogs.vmware.com/virtualblocks/2015/08/28/the-software-defined-storage-platform-of-the-future/、3、DELLEMCPowerScale和PowerStore:https://www.delltechnologies.com/lv/storage/powerscale.htm#sharehttps://dl.dell.com/topicspdf/pwrstr-hcg_en-us.pdf、4、乐生活与爱IT《面向未来的软件定义存储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3WYCKCFS8mzOj-pGuOt_Ig、5、浪潮存储:https://www.inspur.com/lcjtww/2526546/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