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六个严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

为了防止当前一些地方出现耕地“非农化”的现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提出了“六个严禁”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要求采取有力的措施,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耕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且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负责人周荣峰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日前对于如何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的问题进行了解析。

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为加强耕地保护,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然而,一些地方对于这些政策的执行不力,导致耕地“非农化”现象在不少地区仍然突出。

《通知》针对耕地“非农化”问题,明确了六种严禁的行为。第一种,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第二种,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第三种,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第四种,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第五种,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第六种,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这些严禁措施将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粮食安全的饭碗必须端牢。”吴宏耀说。

另外,一些地区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使得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吴宏耀分析,部分地区土地撂荒有多方面原因。要防止耕地撂荒,就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要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撂荒的管理,提高种粮的收益,从而减少撂荒现象,提高耕地利用率。

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确保粮食安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同时,要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确保“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等措施的落实。最终,通过全面落实这些政策,我们将保障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推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吴宏耀认为,首先要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耕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荒废、闲置、种树等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着力改善农田生产条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社会化服务,并实现全产业链覆盖,解决耕地保护问题。

耕地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吴宏耀表示,提高耕地质量需要从"改"、"培"、"保"、"控"四个方面发力,实现土壤改良、地力提高、保水节肥和控污修复。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得到落实,《通知》指出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制止非农化行为,守住耕地红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资源部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监督,督察机构定期巡查执法,对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制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将采取相应的调查措施,对耕地绿化造林等非农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指导各地抓好贯彻落实。

为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耕地,《通知》强调了绿化用地和占用耕地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范建设程序,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