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自动驾驶“马拉松”刚刚开始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相继试点运营、量产计划、法规制定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副院长朱雷博士指出,虽然技术上已过了半程,但完全自动驾驶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驾驶市场被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发展期、推广期和成熟期。技术的普及程度预计会在2025年达到50%,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也将逐渐增加。朱雷博士认为,虽然全自动驾驶遥远,但智能驾驶的功能,如高速巡航、自动超车、拥堵跟随等,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开花。

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搭载市场分布逐步降价,已经从30-40万元及以上车型,下探到更低价位的车型。在年轻人的驱动下,自动驾驶的演变正有更大的市场接受率。然而,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难度较高,其驾驶责任的确定最为复杂。

朱雷博士分析,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需要面对整体的准入评测、完善的数据监测及存储设备、专业的监测和评估机构和事故责任判别等困难。当前,先通过一些城市和企业的试点尝试,形成一整套评价体系,再到行业标准的确立,道路法规才会进一步修订或放开。

从狂热到冷静回归,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周期的波动。然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推动仍在继续。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还有着更多的可能性,而行业内对未来的探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智能汽车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分为L1、L2和L3级,L3级是高度自动化的阶段,表示车辆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自主驾驶,但驾驶员必须始终注意道路情况并随时准备接管控制。

不少国家如德国和韩国已经开始规范L3级自动驾驶车型需要通过培训来规范驾驶员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因为消费者不愿意再去考一个驾照。因此,自动驾驶功能应更具有普适性。技术拐点未至,通用人工智能和车路协同是关键。

尽管有不少厂家声称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熟,只待标准和法规落地。但陆续发生的自动驾驶测试意外以及交通事故,仍让外界对技术的可靠性存有疑虑。技术突破的一大瓶颈就是数据量,长尾问题很难解决。目前做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是专项的,但将来采用通用人工智能时,自动驾驶会有质的飞跃。此外,车路协同也是对单车智能的补充,能够解决部分感知的盲区,并且有望降低单车的硬件成本。车路协同需要整个产业界的各方去配合,车-路-云-网-图各方面技术要协同进步,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

中国电动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接下来要在这一轮智能化竞赛中去把握机遇,打造出向上的汽车品牌。中国的智能化网联化走在世界前列,尤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很懂消费者,造车时讨论的一个关键是这车好不好玩。国内车企为了保障产品竞争力,开始流行“预装硬件+迭代升级”的做法,很多智能驾驶功能可以通过“二次交付”来实现。当软件定义汽车之后,硬件会更加标准化,未来有望实现“可插可拔可升级”,就如同ICT行业的“攒电脑”,将非常具有想象空间,包括后装市场也会因此有很大提升。

从智能驾驶配套情况来看,欧美等市场由于汽车产业生态链相对较成熟,为ADAS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供应链一直由外资零部件巨头占据主导。尤其是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的设计制造方面,从上游的芯片设计到传感器集成再到ADAS软硬件系统集成,走在市场前列的几乎都是外资零部件巨头。这种情况在近两年开始有所改变。得益于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国内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几年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纷纷开始强化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并逐渐崭露头角。中国是智能汽车创新最活跃的市场,例如最核心的计算芯片,无论是Mobileye还是高通还是地平线,它的首发都是在中国的车上。智能汽车供应链,尤其是增量零部件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中,中国有很大机会。而且中国想成为一个汽车强国,首先要成为一个供应链强国。

2020年曾经是许多车企和科技巨头计划推出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节点,第一波预期落空之后,业内普遍意识到,自动驾驶原来比想象中“更难、更贵、更慢”。好在冷却期过后,业内又重拾对自动驾驶的追逐热情。需求驱动加速形成产业良性循环。

当前,车企们纷纷提出要“全栈自研”,以期竞争谁的智能驾驶能够率先落地。在产业初期,软硬件一起研发能带来更快的迭代升级速度。然而,全栈自研意味着肯定是一个高端品牌,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芯片、OS都是自己的。终局汽车市场不会容纳那么多全栈自研的高端品牌,它必然要分级。

如果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最初企业也是大部分自研,比如摩托罗拉几乎包揽了自身所有的部件。然而随着芯片的标准化和安卓系统的推出,手机厂商研发也不再是软硬件一体,而是分离开来。

“智能驾驶真实的使用场景其实特别细致,每一个场景想量产落地都不容易。将目光放置于需求侧,让消费者愿意去付费,真正地有市场需求,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是由朱雷总结的智能驾驶发展的根本点。想量产落地,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而业界的解决方案也多种多样。有人主张车企从整车出发,掌握核心技术;有人则认为,软件才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而不是硬件。

自研的另外一个结论是,车企间的合作会愈加频繁。在此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生态系统或者是新生态,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运营模式。朱雷建议合资品牌找到自己的落点,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挑选合适的生态伙伴,形成共赢的事业模式,最终也会变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而言,智能驾驶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今,车企们一直在探索和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的各种应用场景,并寻求智能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来提升车辆的核心竞争力。